针对营口地区辽河口海水水质特点,营口站从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黄育1号”脊尾白虾亲本,进行了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并取得了良好养殖效果。“黄育1号”是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经过连续6代的选育的脊尾白虾新品种。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脊尾白虾“黄育1号”具有摄食能力强、耐盐碱能力强、病害少、规格整齐、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说明了其对辽河口沿岸地区半咸水池塘水质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养殖新....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海水虾类规模化繁育创新团队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质优化调控、营养增强、病害防控技术体系,取得了高位池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双丰收的佳绩。2020年6月-10月,营口增殖实验站在炮台实验基地和望海实验基地分别开展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养殖面积分别为2500平方米和2160平方米. 通过选择黄海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高抗...
2020年8月12日,营口增殖实验站李耕站长与营口市水产研究所王连勇研究员等一行四人到盘锦曙光炼油厂地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进行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科技下乡联合小组来到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池塘,就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与养殖户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并现场采集了南美白对虾健康个体及病害个体,进行观查和检测,针对养殖户的技术需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养殖户的积极响应。此次下乡活动,从...
6月30日上午,营口增殖实验站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珍珠湾渔港完成了辽宁省牙鲆鱼增殖放流任务,此次放流我站共投放5cm以上成活率高的优质牙鲆鱼苗115万余尾。放流过程中,营口渔政工作人员、营口市公证处工作人员对整个流程全程监督,并对牙鲆苗种质量,规格和放流数量进行现场验收。
2020年5月至6月初,营口增殖实验站海水虾类规模化繁育技术创新团队在炮台实验基地开展了南美白对虾苗种规模化繁育工作。示范推广苗种活力好、抵抗力强、成活率高,备受百姓好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热烈场面,示范推广苗种数量创历史新高。近年,根据辽宁苗种需求情况,营口增殖实验站每年示范推广南美白对虾苗种3000- 6000余万尾,今年突破亿尾,成功推广1.13亿尾苗种,其中P10规格8753.6万尾,2-2.5cm规格2554.8万尾。通过优质....
6月3日上午,营口市2020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珍珠湾渔港正式启动。营口增殖实验站承担海蜇增殖放流放流任务。此次营口增殖实验站共投放12 mm以上健康优质海蜇苗1000万头,预计在6月10日左右还将投放12mm海蜇苗3175万头。这是营口增殖实验站首次参加地方开展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海蜇苗放流过程中,渔政工作人员对整个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并对海蜇苗种质量、规格以及放流数量进行现场验收。渔业资源增殖....